周凱教授有著豐富的人生經(jīng)歷,使他收獲了很多,他認為最重要的有三點:一是自信心,信心是很重要的,他本人就是一個自信的人;二是創(chuàng)新意識,這一點與他的中學教師汪延茂老校長是分不開的:八十年代的中學教育還是很保守的,汪延茂老校長的物理教學改革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,不再是死記硬背的試卷,而是考察學生的發(fā)散性思維和創(chuàng)新思維,這是周凱深有感觸的,他覺得,創(chuàng)新是走向學府、社會的源泉;三是良好的心態(tài),因為二中本身就是市里的重點中學,中學時代的他就面對了激烈的競爭,這使得他在走向社會之后不再畏懼任何挑戰(zhàn),因為他有一個良好的心態(tài),這也使得他在面對困難時總能從不同的角度對待,使“絆腳石”變?yōu)椤皦|腳石”。
當記者向周凱教授提問到當代中學生應如何選擇未來道路時,他認為,一個人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來選擇,而且可以學習各個不同領域的東西,用自己零碎的時間去做另一個領域的事,并且認真,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事,這樣在不同領域都會有所成就,并融會貫通。
汪延茂老校長談到,中學時期十分重要,它應當是一個培養(yǎng)科學素養(yǎng)和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時期,他還認為,作為一個中學生光有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,還要有良好的情感,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,對日后走上社會參加工作是很有幫助的。
最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