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種不正常的情形在今天并非罕見。當一個億萬富翁被綁架被謀殺時,當一個官員遭遇車禍不幸死亡時,許多人都是高興而非同情。這種情形折射出目前一種流行的社會心態(tài):“仇富”、“仇官”。
就拿兩個在加拿大遇難的同胞來說,他們的身份究竟怎樣,他們的錢來路是否正當,目前并無權威說法。即使他們真如許多網(wǎng)友猜測的那樣,是“衙內(nèi)”,是“闊少”,他們的錢是“不干凈”的,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就該死。他們的生命和我們所有人一樣,都不應該受到侵害。他們沒有罪過,更談不上罪該被殺。
出于對權力腐敗的憎恨,在血泊中,一些人“仇富”、“仇官”的心理獲得釋放和滿足。但據(jù)此說一些人冷血也不確切,因為這類叫好的人在生活中很可能是很有愛心的普通公民,是好兒子、好丈夫、好學生。
因為這兩個青年對許多網(wǎng)友來說是陌生的,他們生命的個體價值被很快置換成一種象征性符號:來自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有錢留學的他們,已經(jīng)不是具體的人,而成了權力尋租的代表。那些“叫好”的人所恨的不是他們,而是隱身其后的權力加財富。
“仇富”和“仇官”不是個新鮮的話題,在我國民間有著不短的歷史?!盀楦徊蝗省?、“衙門八字開,有理無錢莫進來”、“破家的縣令、滅門的府尹”、“三年清知府,十萬雪花銀”,諸如此類的民諺、成語,今天的人仍耳熟能詳。小老百姓之所以“仇富”、“仇官”,是因為幾千年來,他們的財富很少能通過正常的方式取得;而公共權力總是一次次突破邊界,侵凌民權。人們便深深地懷疑財富和權力擁有者的正當性,進而萌生恨意。
黃裳先生在他的《舊戲新說》中寫道:“民間的俗信,大抵服從演義小說,而尤受歡迎的是京戲。而且戲也是服從小說的。所以金圣嘆所推崇的六位才子的大著就統(tǒng)制了數(shù)百年來中國人的感情?!迸f時的戲曲乃至話本小說、評書,富貴而又有同情心的員外、手握權柄而清廉的高官總是鳳毛麟角;而為富不仁的土豪劣紳、貪贓枉法的官吏卻數(shù)不勝數(shù)?!端疂G傳》、《金瓶梅》、《紅樓夢》中的蔡太師、西門慶、四大家族之類,都是權力和財富緊密結(jié)盟,而沒有權力關照的財富不可能長久擁有。即使是說神佛鬼怪的《西游記》,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真實反映,玉帝也罷,各路神仙也罷,他們擁有的財富是和他們擁有的權力成正比的。人的價值觀大多來自經(jīng)驗而非理論思辯,對一般民眾尤其如此,“仇富”、“仇官”心理當然有著可以理解的生成邏輯。
要消除“仇富”、“仇官”這種帶有戾氣的大眾心態(tài),關鍵是要鏟除滋生這種心態(tài)的土壤,對權力和資本抱有一種正常的警惕和防范,不要讓它們越過邊界,從而引起仇恨。從古到今,從東方到西方,權力和資本的本質(zhì)是一樣的。權力總有無限擴大的自我沖動,資本也有利益最大化的天然屬性,而權力和資本也天生有著近緣關系。只有讓權力和資本遵循一種公開透明的程序運作,才可能消除它們在人們心中的“罪惡感”;只有公權力和資本得到了規(guī)范,才不容易使普通公眾對其萌生“仇恨”這樣極端的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