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鞍山二中2005---2006學(xué)年度第一學(xué)期期中素質(zhì)測試
高一理科實驗班物理試卷
姓名______________ 學(xué)號___________ 成績________________
一、選擇題(共48分。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,至少有一個選項正確,全部選對得4分,選不全的得2分,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。請將答案填入后面的表格中)
α
A、N1一直減小 B、N2一直減小
C、N2先減到最小值后又逐漸增大D、N2先增到最大值后又逐漸減小
2、如圖所示,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三角形木塊abc,在它的兩個粗糙斜面上分別放兩個質(zhì)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塊,m1>m2,已知三角形木塊和兩物體都是靜止的,則粗糙水平面對三角形木塊
m1 m2 a b c )θ1 θ2(
B、有摩擦力的作用,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
C、有摩擦力作用,但方向不能確定,
因為m1和m2,θ1和θ2數(shù)值未知
D、以上結(jié)論都不對
3、甲乙兩個質(zhì)點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,它們的v—t圖象如圖所示,則
A.乙比甲運動的快 B.2 s乙追上甲
C.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.乙追上甲時距出發(fā)點
4、在抗洪搶險中,戰(zhàn)士駕駛摩托艇救人。假設(shè)江岸是平直的,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,水流速度為v1,摩托艇在靜水中的航速為v2,戰(zhàn)士救人的地點A離岸邊最近處O的距離為d。如戰(zhàn)士想在最短時間內(nèi)將人送上岸,則摩托艇登陸的地點離O點的距離為
A.
5、一個物體受到多個力作用而保持靜止,后來物體所受的各力中只有一個力逐漸減小到零后又逐漸增大 ,其它力保持不變,直至物體恢復(fù)到開始的受力情況,則物體在這一過程中
A、物體的速度逐漸增大到某一數(shù)值后又逐漸減小到零
B、物體的速度從零逐漸增大到某一數(shù)值后又逐漸減小到另一數(shù)值
C、物體的速度從零開始逐漸增大到某一數(shù)值 D、以上說法均不對
A、0 B、
A.方向向左,大小為ks/mB.方向向右,大小為ks/m
8、如圖所示,物體A、B、C的質(zhì)量分別是m、
A.0,g,g; B.-
C.
9、如圖所示,光滑水平桌面上,有甲、乙兩個用細線相連的物體在水平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運動,已知F1<F2,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有( )
C、若撤去F2,則乙的加速度一定變大D、若撤去F2,則細線上的拉力一定變小
10. 從高H處以水平速度
A、從拋出到相遇所用時間為
C、拋出時兩球的水平距離是
A、a點和b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B、a點和b點的角速度大小相等
C、a點和c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D、a點d點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
O O/ A B
A、 3個;B、4個;
C、 5個;D、6個。
選擇題答題卡
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
13題
13、原來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,質(zhì)量為m,計時開始后受到如圖所示的力F的作用。則4t時,物體速度大小為 ;0—4t時間內(nèi)物體位移大小為 。
14題
15題
15.如圖所示,重物A、B由剛性繩拴接,跨過定滑輪處于圖中實線位置,此時繩恰好拉緊,重物靜止在水平面上,用外力水平向左推A,當(dāng)A的水平速度為vA時,如圖中虛線所示,求此時B的速度vB=______。
3 4 cm 0 10
16題
該滑塊的寬度為
17題
三、計算題(本題共7小題,,共72分。說明:解答應(yīng)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、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。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。有數(shù)值計算的題,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(shù)值和單位)18、一電梯從靜止開始上升,懸掛在電梯頂板下的彈簧秤上懸吊著一個質(zhì)量為
x/m θ0 0 1.25 900
19、某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著斜面向上運動,它所能達到的最大位移x與斜面傾角θ的關(guān)系如圖所示,試求斜面傾角θ為多少時,x的值為最小。( 取
b h F
21、在一個與平面成α角的粗糙斜面上放著一個物體,它系于一個不伸長的細繩上,繩子的另一端通過斜面上的一個小孔豎直穿過平面,如圖所示。然后慢慢地拉動繩子,開始時繩子處于水平位置,在這個物體到達小孔的時候,物體在斜面上通過的軌跡正好是一個半圓周,求動摩擦因數(shù)μ。[10分]
α α
22、如圖所示、長為L的均勻木桿AB系在兩跟長也為L的細繩上,已知木桿重Q,在木桿上離A端L/4處放有一重為Q/2的重物,平衡時,木桿與水平面的夾角α多大?[10分]
L L L A B O
23、質(zhì)點繞半徑為R=
24、重量為G的一根均勻硬棒AB,桿端A被繩吊起,在桿的另一端B作用一個水平拉力F,把桿拉向右邊,使整個系統(tǒng)平衡后,棒與繩跟豎直方向夾角分別為θ和α,如圖。
α θ A B F